專題報導
2022.04.08

國安問題中的住宅有效需求

文/賴宗裕

台灣長期以來房屋供過於求,供給越多的地方,往往房價越高,空屋量亦相對較多。此種不合理現象凸顯房價飆漲帶來超額報酬,將房屋視為商品炒作以賺取更大之交換價值。在低持有成本及低移轉成本下,作為炒作商品的房屋越蓋越多,不僅造成土地資源未合理有效利用,亦因高房價扭曲供需法則,使得購屋大眾背負高額貸款而犧牲生活品質。

此種超額供給持續存在於不動產市場,有部分原因係建立在投機性需求上。然此不僅忽略住宅有效需求因少子化逐漸降低,亦對台灣社會結構之驟變視而不見。事實上,如圖1所示,台灣少子化問題之嚴重程度雖已成為當前的國安問題,但其自1984年生育率跌破2.1 %開始,便如溫水煮青蛙般慢慢醞釀,至2020年人口數首度出現負成長,引發熱烈討論及重視。然此長期少子化的趨勢對目前房市供給量之影響毫無作用,內政部戶政司公布戶口統計資料,2022年3月人口數為2326萬8991人,與去年3月人口數2352萬5623人相比,減少25萬6632人;與今年2月相比則是減少5萬785人。統計資料亦可驚見今2022年1月首度全台戶數出現遞減,2、3月持續減少,這是否已點燃有效需求進一步萎縮的警訊,值得重視與持續觀察。

圖1:台灣人口結構之變化

資料來源:本整理修改行政院主計處、國發會資料

 

在經歷少子化的過程中,台灣社會逐漸浮現高齡化、高離婚數及高單身化之三高現象,勢必對未來住宅需求類型產生改變。

台灣自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後,伴隨少子化問題之同時惡化,高齡化之比例有加速攀高之跡象,預計進入超高齡社會將提早到2025年發生。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110年底全台的老化指數達136.3%,而在民國45年首度人口普查之時,老化指數僅5.6%,經過65年,老化指數狂飆24倍,台灣不是全球最「老」的國家,卻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之一。

近年來男女初婚年齡皆延後,甚至不婚。15至39歲婦女初婚人數減少,有偶率逐年下降,婦女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持續延後,預期未來婦女有效生育期間將更縮短,影響生育率,也勢必影響少子化問題。尤其,最適結婚生子的25-34歲年齡,婦女有偶率快速下降,如表1所示,在25-29歲年齡層,從2000年的48.71%大幅降至2020年的18.6%,30-34歲年齡層亦從72.83%跌落至44.96%,明顯看出年輕人不婚、未婚或晚婚情形嚴重惡化,過去買房成家立業之情形,已明顯受到衝擊,連帶造成年輕人購屋比例下降,且購屋年齡層延後之情形。

表1:初婚年齡及育齡婦女有偶率

年 別

初婚年齡(歲)

婦女有偶率 (%)

15-19歲

20-24歲

25-29歲

30-34歲

35-39歲

40-44歲

45-49歲

合計

2000

30.3

26.1

1.52

14.6

48.71

72.83

79.63

80.85

80.47

56.78

2010

31.8

29.2

0.34

4.81

26.16

54.90

67.27

70.93

72.82

51.20

2020

32.3

30.3

0.33

4.17

18.60

44.96

61.02

64.42

64.83

49.03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資料庫

年輕一代愈來愈晚婚或是傾向不婚的趨勢下,隨著社會結構之改變,離婚人數亦明顯居高不下,統計91年至110年期間,全台共有1,135,810對離婚,亦即平均每年56,790對分手,直接或間接影響家庭結構之改變,單親家庭戶數過去十年明顯增加,109年共有877,698戶,佔109年全國家庭總戶數之9.82%,家庭樣貌改變的同時,居住空間需求與偏好的改變值得關注。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2021年台灣已超過698.07萬的單身人口,若再加上離婚187.5萬人、喪偶140.03萬人等形成的單身族,總人數高達1,025.6萬人,台灣家庭變小了,2022年3月臺閩地區平均每戶人口數減為2.58人,比起20年前,台灣的單身戶明顯增加,從2000年至2020年間,增加了94.2%。因應單身化、不婚之趨勢,住宅供給型態建商以小坪數回應住宅需求之改變。

少子化也衝擊高教的招生問題,近年來,大學入學考試報名人數直直落,後段學校或科系已出現招不足學生之危機,大學停招關門已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故事,關閉的大學恐也將產生波及效果,衝擊大學周邊的房地產市場及租屋需求。

台灣M型社會的形成加速家庭樣貌的改變,帶來許多危機,年輕人面對通膨物價高漲,使得實質可支配所得變相倒退情況愈來愈嚴重,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難,更別說要購屋、結婚、生子,甚至好不容易結了婚,面對社會經濟工作上各種壓力下,不孕婦女越來越多,且在離婚對數逐年增高之影響下,造就了臺灣社會「不婚、不生、不孕、不怕離」的現象。

高齡化、少子化、單身化、高離婚數同時發生並存的台灣社會,已埋下未來社會問題惡化之隱憂,存在的不僅僅是國安問題而已,持續萎縮的有效需求,終需政府的人口及產業政策提振出生率並減緩人口的外移流失。

一個長期投機炒作的房地產市場,讓年輕人買不起、租不好房,影響所及,最容易決定的事,便是不婚、不生。不健康的房市已漸漸侵蝕人口結構的自然增加,投機性需求的提高不也同時降低了有效需求的成長,紓緩國安問題的背後,如何健全房市,並提出穩健的人口政策,已不容政府拖延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