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稅廳(the National Tax Service, NTS)週一顯示的數據顯示,韓國去年有近一百萬個人和公司報告關閉業務,收入疲弱是關閉的最常見原因。
專家表示,最新數據反映了小企業主和自僱人士的危機加深,這是由於高利率和疲弱的國內需求的持續影響所致。
根據國稅廳的數據,去年報告的業務關閉數量從2022年的867,292件上升到986,487件。
最新數據顯示,這是自2006年政府開始追踪這些數據以來,記錄的最高業務關閉數量。
在2020年至2022年的COVID-19大流行期間,業務關閉數量保持在約800,000件,但去年劇增。
在報告的986,487家工廠中,482,183件是由於業務不景氣而關閉,這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大數字,比2022年的406,225件大幅增加。
另有451,203家企業未披露具體關閉原因,而40,369家企業則表示是業務轉讓和收購。
按行業劃分,零售業的關閉數量最高,為276,535家,其次是服務業,為217,821家,餐飲業為158,279家。這些行業都受國內需求的強烈影響。
由於去年房地產市場疲軟,租賃和建築領域也受到影響,分別有94,330家和48,608家企業關閉。
與此同時,韓國統計廳(Statistics Korea)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自僱人員在關閉企業後失業的比例增加了超過20%。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每月平均失業人數為918,000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9%。
在失業者中,有26,000人是前自僱工人,較前一年增加了23.1%。這一成長反映了他們在關閉企業後儘管努力尋找新工作,但仍無法重新就業。
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前自僱人員的數量增長到每月平均268,000人,比前一年增加了6%。
非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員是指年齡超過15歲,既不在工作也不尋找工作的個人。
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餐飲、住宿和批發零售行業將因國內需求疲弱而出現更多關閉。
在7月8日發布的月度報告中,國家運營的韓國開發研究院(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表示:「儘管出口增長很高,但韓國的國內需求尚未顯示出復甦趨勢,導致整體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另一方面,韓國企劃財政部(Ministry of Economy and Finance)在上週五發布的月度經濟評估報告《綠皮書》(Green Book)中表示,國內需求顯示出復甦的跡象。
韓國經濟產業研究院(Institute for Korean Economy and Industry)經濟研究部主任金光碩(Kim Gwang-seok)表示:「隨著價格似乎在穩定,關鍵利率可能會下降,國內需求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復甦。」
「但更有可能的是,更多的小企業主和自僱人士將繼續關閉企業,因為銷售的立即復甦不太可能足以解決他們的債務負擔,」他補充道。
原文網址:https://www.koreatimes.co.kr/www/biz/2024/07/488_378688.html,轉載自Jun Ji-hye/韓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