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數位轉型與智慧治理的浪潮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已逐漸應用至各領域,成為推動智慧國土、數位治理及智慧交通的重要核心,做為驅動產業升級與公共治理革新的關鍵技術。近年來,國際間對於AI在地理資訊、測繪、及國土規劃領域的應用,已展現豐富成果,包括自動化製圖、地物變遷偵測、邊坡監測與交通基礎設施建模等。臺灣作為一個高人口密度、自然災害頻仍的國家,透過AI技術強化國土測繪與地形監測,將可協助提升決策科學化與治理智慧化。
內政部為我國測繪之主管機關,長期負責國土基礎圖資產製、更新與維護。面對快速變遷的環境,內政部在「智慧國土」、「台灣AI行動計畫」與「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政策架構下,積極導入 AI 技術,以因應城鄉發展、災害防救及智慧交通等多重需求。面對氣候變遷、城鄉發展、災害防救以及無人載具等新興需求,傳統大量人工測繪方法已難以滿足「高精度、即時性、可擴充」之需求。因此,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成為提升製圖效率與創新應用的關鍵方向。
國際上已明確展現AI於地理資訊領域的潛力,例如利用深度學習自動判讀遙測影像,快速偵測土地利用變遷情形,透過AI強化影像分割與物件辨識能力,能有效應用於道路標線、建物邊界、人孔蓋或邊坡監測等相關領域。另外台灣位處地震、颱風及豪雨頻仍之環境,災害防救需要更高即時性之地形監測與警戒機制,導入AI技術可輔助快速分析點雲、航遙測影像等空間資料,達到「即時判識、快速更新」之目標。
內政部為健全國土規劃體系,妥善規劃國土資源,確保國土永續發展,提升複合型災害防救量能,落實防救災圖資運用,積極發展前瞻測繪基礎科研,並精進圖資產製技術,提高資料豐富度並強化其即時快速性與品質精確性,持續提供國家最佳的環境基礎資料。自100年起藉由「應用先進航遙測技術發展空間資訊計畫」引進國外先進行航遙測技術進行測試研究,105年接續推動「空間測繪應用研究發展計畫」辦理發展基本測量大地觀測技術、發展航空測量遙感探測技術、發展移動載台測量製圖技術、發展三維影像地形圖資技術等工作,扶植自主科研技術,加速基礎圖資之測製效率,作為災害防救、國土規劃及民生經濟等重大事務應用。為進一步提升國土利用與形變分析技術,內政部109年度賡續辦理「智能測繪科研發展計畫」,辦理發展智慧室內外製圖技術、研發三維地形製圖自動化萃取技術、研發自動化快速產製數值地形模型技術、精進我國測繪基準系統架構,透過發展人工智慧與大量數據分析技術,利用衛星與航遙測影像進行國土地表形變分析、整理國際遙測影像訓練資料集、研發自動化地物辨識技術、評估物聯網防災整合應用、潮位數據檢討分析。
近年配合智慧國土政策及行政院災害防救科技創新服務方案,藉由創新智慧三維測繪技術研發,發展智慧圖資產製方法,帶動測繪空間資訊產業升級,達成自動化、快速及即時產製所需三維空間圖資,精進測繪科技及空間資訊應用,發展具前瞻性之測繪技術,並協助相關單位發展空間資訊數位治理服務,如:智慧城市、防救災、國土監測、無人載具科技等,於113年起辦理「智慧三維測繪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廣計畫」,辦理發展室內外無縫製圖技術、研發三維物件自動化製圖技術、精進我國測繪基準框架及定位技術、辦理智慧政府治理空間資訊適地性服務等工作,藉由發展成熟測繪技術實際落地相關應用情境,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迅速成熟,智慧國土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內政部地政司推動智慧國土、強化數據治理與空間資訊應用。導入AI技術,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推動國土治理、城鄉發展與循證決策的重要契機。AI應用於智慧國土的主要機會為自動化測繪與即時圖資產製,減少人力成本,提高產製效率,支援災害即時監測與城鄉規劃;透過AI輔助建立數位孿生(Digital Twin)智慧三維國土模型建構,整合建築物、道路、公共設施之三維模型,提供城市治理、交通模擬與土地利用評估更精準的決策依據;透過大數據與機器學習進行預測分析,提升預警能力,並強化災後快速損害評估;利用AI技術從多來源資料萃取資訊,以此進行跨域資料整合,支援都市更新、土地重劃及國土規劃之循證治理之參考依據。
然而,機會伴隨挑戰,如何在推動過程中兼顧技術成熟度、資料安全、跨域協作及社會接受度,將是政策推動的關鍵。AI應用於智慧國土的主要挑戰為資料品質與標準化不足,因為AI模型需大量高品質訓練資料、AI自動化判釋技術仍存在誤判與精度不足問題,需要專業人才進行專業判斷、資料安全與個資隱私風險、法規制定與治理倫理,確保AI應用具備公平性與可解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