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組屋轉售價格在2025年第三季僅上漲0.4%,漲幅連續第四季放緩。相比之下,2025年第二季的漲幅為0.9%。
在私人住宅市場方面,第三季價格上漲1.2%,高於上一季的1%。建屋發展局(HDB)於10月1日表示,初步預估顯示這是自2020年第二季以來季度漲幅最小的一次。自2020年第二季以來,因新冠疫情導致預購組屋(BTO)工程延誤、公共住宅供應受限,組屋轉售價格便持續按季上漲。
2025年第三季的轉售組屋成交量較2024年同期下降,共有7,157宗交易,較去年同期的8,035宗減少約10.9%。
房地產公司PropNex Realty研究與內容主管Wong Siew Ying表示,HDB轉售價格漲勢放緩,可能是政府針對供需所採取措施的結果。她指出,新的組屋項目(包括位於熱門地段的計畫)增加了供應,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可能購買轉售組屋的買家。
第三季成交的百萬元級組屋達480套,高於上一季的415套。房地產公司 Huttons Asia 資料分析高級總監Lee Sze Teck指出,約九成百萬組屋集中於大巴窯(Toa Payoh)、紅山(Bukit Merah)及加冷/黃埔(Kallang/Whampoa)等地區。
其中,大巴窯地區的百萬元級的組屋有一半以上位於碧達里(Bidadari)及大巴窯一巷(Lorong 1 Toa Payoh)一帶,這些組屋近期剛達到最低入住期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 , MOP),因此可上市轉售。
截至2025年9月,全年的百萬元級的組屋交易數已達1,243套,超越2024年全年1,035套的紀錄。
Wong Siew Ying表示,儘管預期2025年最後一季的轉售市場將進一步降溫,但地點優越、樓層高且鄰近生活機能的組屋,仍將因需求穩定而維持高價。
同時,私人住宅市場的交易量在第三季激增約29%,從上一季的5,128宗上升至6,594宗。都市重建局(URA)指出,這與推出銷售單位數量的增加有關。
全島非有地住宅(即公寓、組屋類)價格在第三季上漲1.1%,快於上一季的0.7%。然而,不同區域漲勢不一——核心中央區上漲2.4%,低於上一季的3%;邊緣區上漲0.4%;郊區則上升1%。
URA指出,過去三季房價的平均季度漲幅約為1%,與2024年相近。
房地產顧問公司 Knight Frank Singapore 研究主管Leonard Tay表示,核心中央區的新推案,烏節大道(Orchard Boulevard)的 Upperhouse、羅伯遜區(Robertson)The Robertson Opus 以及 River Green等,支撐了該區房價。
他指出,本地買家支撐了主要為自住需求的高端住宅市場,而外國買家需支付高達60%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 ABSD),持續抑制了非居民的購買意願。
PropertyGuru Group房地產情報主管Lee Nai Jia博士則指出,私人轉售市場中,大坪數三房單位需求旺盛,特別是在郊區地帶推高價格。
他指出,99年地契、面積介於1,200至1,500平方英尺的單位在第三季上漲5.7%,1,500至2,000平方英尺的單位上漲5.6%,而600平方英尺以下的套房價格則下跌1.8%。
「市場對大坪數住宅的偏好依然強烈,這可能顯示家庭選擇資源整合或轉向多世代同住的趨勢。」他說。
HDB與URA共同指出,隨著經濟成長放緩,新加坡2025年下半年的GDP增速預計將趨於溫和,勞動需求已有放緩跡象。
兩機構提醒:「在全球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家庭在購屋與貸款時應保持審慎。」
10月,HDB將推出約9,100套BTO預售組屋,分布於宏茂橋(Ang Mo Kio)、勿洛(Bedok)、碧山(Bishan)、紅山(Bukit Merah)、裕廊東(Jurong East)、盛港(Sengkang)、大巴窯(Toa Payoh)及義順(Yishun)等地。
其中包括兩個新住宅區——「大南部濱海區(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與「Mount Pleasant」的首批組屋。
盛港(Sengkang)還將推出一個輔助生活項目,這將是該地區第五個此類項目。
至於私人住宅市場,URA表示,政府將「政府土地出售方案」(Government Land Sales programme)中維持「高水準的私人住宅供應」,以滿足住房需求並維持市場穩定。
【原文網址: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ousing/hdb-resale-flat-prices-up-0-4-in-q3-fourth-straight-quarter-of-slowing-growth,轉載自Jessie Lim/海峽時報,2025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