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年第二季度,私人住宅價格上漲1%,其中有地住宅價格漲幅超過非有地住宅。
這一漲幅高於7月初發布的0.5%的初步估計值,也高於上一季0.8%的漲幅。
但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URA)最新數據顯示,與2024年第四季2.3%的漲幅相比,這一漲幅有所放緩。
2025年第二季度,新房銷售交易量(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 EC))從第一季的3,375套暴跌64%,至1,212套,反映出市場情緒更加謹慎。
買家紛紛退居觀望,而一些開發商則因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引發的經濟前景不明朗而暫停了新房開盤。由於學校假期,六月傳統上也是私人住宅開盤淡季。
根據市區重建局7月25日發布的數據,第二季約有1,520套(不含執行共管公寓)未完工私人住宅開盤,低於上一季的3,139套。
二手房銷售量從第一季的321筆下降至269筆,降幅為16.2%。
高緯環球住宅研究主管Chia Siew Chuin指出,第二季二手房銷售佔總銷售額的比例從第一季的4.4%上升至5.2%。
但這低於2024年第二季的7.9%。
高緯環球新加坡及東南亞研究主管Wong Xian Yang表示,第二季未售庫存總量較上月小幅上漲2.1%,至18,653套,但仍低於22,452套的十年年平均水準。
這意味著,儘管鑑於2025年新增項目數量較多,預計新開盤價格將具有競爭力,但由於未售庫存仍較低且開發成本較高,開發商不太可能大幅降價。
另一方面,第二季轉售量從第一季的3,565套小幅上漲2.3%,至3,647套,因為這些單位的價格與新開盤單位相比仍然相對實惠,並且能夠滿足需要立即入住的人士的需求。
推動第二季整體價格成長的因素包括黃金地段有地房地產價格上漲以及非有地房地產價格上漲 3%,高於第一季0.8%的漲幅。
Realion Group首席研究員兼策略師Christine Sun將黃金地段非有地住宅價格的成長歸因於更多成交價超過每平方英尺4,000元的房產,其中包括Sculptura Ardmore、Skywaters Residences和即將推出的超豪華項目21 Anderson,成交價超過每平方英尺5,000元。
Huttons Asia執行長Mark Yip表示,第二季有地住宅價格上漲2.2%,高於上一季的0.4%。第二季度,共有11筆優質洋房交易,總價值超過3億新元,而第一季僅有兩筆有條件交易。
第二季非有地住宅價格漲幅放緩,為0.7%,而上一季則為1%。
在城市邊緣地區,房價下跌了1.1%,而上一季則上漲了1.7%。而郊區市場則上漲了1.1%,而第一季則上漲了0.3%。
世邦魏理仕東南亞研究主管Tricia Song女士將城市邊緣地區子市場表現不佳的原因歸咎於開發商對新樓盤One Marina Gardens和Bloomsbury Residences的「合理定價」。
One Marina Gardens 在四月的開盤週末售出了353套單位,佔總單位數量的38%,均價為每平方英尺2,953元。
Song女士補充道,位於緯壹區的Bloomsbury Residences在第二季度售出了151套單位,佔總單位數量的42%,中位數價格為每平方英尺2,470元–比之前推出的The Hill @ One North的中位數價格每平方英尺2,546元低了約3%。
同時,由於租金持續穩定,私人租賃市場在第二季上漲了0.8%,高於上一季的0.4%。
Song女士表示,由於全球貿易戰帶來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私人租賃市場可能需要比預期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復甦。
「一些公司可能會放緩外籍人士的招聘。儘管如此,較低的利率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好兆頭,因為融資成本會降低,」她補充道。
第二季度,黃金地段非有地房產租金上漲 1.8%,而上一季則上漲 0.4%;而城市邊緣地區租金則維持不變,上一季上漲 0.4%。
郊區市場租金第二季上漲 0.1%,而上一季則上漲 0.7%。
【原文網址: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housing/private-residential-home-prices-up-1-per-cent-in-q2-ura,轉載自Grace Leong/海峽時報,2025年7月25日】